



開發水下機器人技術,利用信息融合技術和智能家系統綜合評價海纜線路運行狀態……今后,這些海洋輸電的先進科技,將在舟山成為現實。
10月18日,從舟山電力局獲悉,該局在國內率先建成了海洋輸電實驗基地,組建了一支科技創新團隊,初步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。目前,正積極準備迎接國家電網公司的項目驗收。
據統計,全國500平米以上的大小島嶼共有6500多個,而海島電力輸送主要依靠海底電纜與架空高塔大跨越輸電線路?!皣鴥热狈iT從事海洋輸電技術研究的實驗基地,沒有試驗場可以開展質量檢驗,很多工程都依據經驗實施?!敝凵诫娏挚偣こ處熜珎フf,為破解海洋輸電技術困局,與海纜已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舟山電力局,率先提出了“打造國網海洋輸電品牌”的企業愿景,組織力量攻堅海洋輸電技術研究。
目前,該局已建立了國內涉及海洋輸電工程設計、施工、運維、綜合試驗研究的試驗體系;開發了一套大長度海底電纜溫度在線監測系統,在國內應用于110千伏大長度(35公里)海底電纜實際工程;設計了岸灘環境模擬的波流系統和熱循環試驗系統;建立了具備海纜工程深埋敷設、動力定位、故障定位和路徑測試等綜合施工能力的海上移動實驗平臺;開發了一套大跨越高塔輸電線路綜合在線監測系統。同時,完成了《海洋輸電實驗基地建設總體方案》、《高壓試驗大廳技術方案》等技術報告,承擔中電聯行業標準《海纜運行規程》、《110kV及以下海纜工程驗收標準》和參與《海纜敷設補充定額》的編寫任務。截至目前,申請15項,其中授權4項,受理11項。
“前期確定的研究課題主要有海纜載流量、海纜深埋工藝、海纜及大跨越線路檢測等近20項?!毙珎フf,中遠期計劃開展“海纜電力電纜運行監控聯動一體化系統建設與研究”、“海底電力電纜深埋與探測深化研究”、“海底電力電纜線路三維設計研究”等課題,將開發水下機器人技術,實現海底電纜敷設、打撈、巡查、監控的智能化,打造綜合試驗大廳為核心的國內海纜型式試驗與預鑒定試驗中心,依托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實現新能源接入及孤島電網互聯,利用風能、潮汐波浪能、太陽能等新能源與柴油機、蓄能電池組成微電網等。
據悉,舟山電力局已將部分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實際,切實提高了海底電纜的輸送容量與輸送能力,提高了海纜的供電可靠性,減少了工程投資和故障檢修次數,為促進海洋輸電產業的進步和技術升級、打破國外行業壟斷創造了條件。(王文波)
信息來源:浙江省電力公司